,皇冠足球社区(www.hgbbs.vip)是国内最权威的足球赛事报道、预测平台。免费提供赛事直播,免费足球贴士,免费足球推介,免费专家贴士,免费足球推荐,最专业的足球心水网。
日前,海量数据(603138.SH)发布公告显示,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陈志敏、朱华威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《立案告知书》,因涉嫌持股变动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限制期交易,证监会决定对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立案。
除海量数据外,近期包括ST美盛(002699.SZ)、空港股份(600463.SH)、ST新海(002089.SZ)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,均因信披违规问题遭监管立案调查。
第一财经记者通过查询同花顺数据发现,截至17日发稿,在证监会今年已公布的18份行政处罚决定中,有8份涉及信披违规,占比近半。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已有44家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,其中有35家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调查,占比近八成。
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特告诉第一财经,自新《证券法》实施以来,信息披露要求更加细致严格,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信披监管力度也明显加强,这对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及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。
信披违规立案数量激增
记者了解到,截至17日,今年以来已有44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,2021年同期这一数据为21家。而今年有35家公司因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,较去年同期(12家)涨了近2倍。
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律师厉健分析称,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主要类型有未按时披露定期报告、业绩预测不准确或不及时、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、未及时披露重大事项、隐瞒关联交易或巨额资金占用等。
从今年被立案的公司来看,有多家公司因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披露2021年年报,给企业造成了明显的不利影响。如退市环球(600146.SH)、退市济堂(600090.SH)、邦讯退(300312.SZ),这3家公司由于年报“难产”被证监会立案调查,目前正处于退市整理期。
业绩“变脸”也是监管关注的信披违规类型之一。如延安必康(002411.SZ)曾于去年10月在业绩预告中表示,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9.5亿元至10亿元,但在时隔半年后,公司却修正为亏损7.8亿元至8.8亿元;ST中捷(002021.SZ)此前也预计公司2021年或将盈利2000万元至3000万元,但在今年4月,该公司大幅下修业绩预估,预计去年亏损5.05亿元至5.3亿元,两只股票都出现了预盈变巨亏,并引发监管关注。
除了业绩预测不准确,信披虚假、误导性陈述也是常见的信披违规手段。以*ST奇信(002781.SZ)为例,据相关媒体报道,该公司在上市前部分合同名为自营实则挂靠,同时部分项目合同金额和实际施工金额存在巨大差异。一系列操作之下,*ST奇信财务数据疑点丛生,在6次申请延期回复关注函后,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遭证监会立案调查。
另外,资金占用等问题也是信披违规的“重灾区”。譬如日前被证监会立案调查ST美盛,该公司就曾因控股股东违规占用资金被风险警示;生物谷(833266.BJ)也曾因涉嫌控股股东资金违规占用、信息披露违法违规、股权质押等问题多次被监管问询,成为北交所开市以来首个被立案调查的公司。